甘肃工会经费使用规定

​甘肃工会经费使用规定明确要求经费管理需遵循“服务职工、独立核算、预算控制”三大原则,重点覆盖职工福利、文体活动补贴及困难帮扶等场景,2024年新规更大幅提升慰问金标准(如生育慰问最高3000元)并细化监管流程。​

  1. ​经费来源与独立性​
    基层工会经费主要来自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2%拨缴的留成部分、会员会费(工资5‰)及行政补助。新规强调工会需独立开户核算,严禁将行政费用转入工会账户变相使用,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2. ​职工福利与活动支出​

  • ​节日慰问​​:元旦、春节可发放人均100元纪念品,全年限2次;
  • ​文体活动​​:个人比赛奖金上限800元,团体人均500元,新增意外保险购买权限;
  • ​特殊慰问​​:会员结婚、生育、直系亲属去世可发放慰问金,三胎慰问达3000元。
  1. ​监管与透明度​
    所有支出需附签领单或方案备案,严禁普发“参与奖”。经费使用情况需向职工代表大会公开,并接受上级工会及审计部门监督,违规挪用将追责。

​提示​​:基层工会应结合新规调整预算,优先保障职工权益类支出,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财务透明度。

本文《甘肃工会经费使用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92457.html

相关推荐

甘肃工会经费新政策解读

甘肃工会经费新政策于2024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新修订的《甘肃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甘总工发〔2024〕111号)对职工慰问标准、文体活动奖金、活动组织费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显著提高了经费使用的灵活性和职工福利水平。 政策亮点 职工慰问标准提高 生日慰问:每人每年不超过400元,较原标准提高100元。 结婚慰问:由不超过500元慰问品调整为不超过1000元慰问金或慰问品。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2024年工会经费缴纳标准

​​2024年工会经费缴纳标准明确分为单位拨缴与个人会费两部分:企业按工资总额2%拨缴(40%上缴上级工会),个人按基本工资0.5%缴纳,尾数不足十元不计。​ ​ 这一标准具有法律强制性,逾期未缴将产生滞纳金甚至面临强制执行,同时经费使用严格限定于职工福利与工会活动,确保专款专用。 单位拨缴部分以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计算公式为 工资总额 × 2% ,其中金融、保险等特殊行业需额外上缴10%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用途管制新规定详解

土地用途管制新规定主要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耕地保护及审批制度改革展开,具体如下: 一、核心制度框架 国土空间规划统领 土地用途管制与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合,城镇开发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模式,边界外按主导用途分区实施“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约束指标+分区准入”模式。 土地分类与用途管制 土地被划分为农用地(含耕地、林地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2023土地管理法实施难点分析

‌2023年土地管理法实施的主要难点集中在 ‌:‌集体土地入市规则模糊 ‌导致地方执行标准不一,‌宅基地三权分置配套政策滞后 ‌引发权属纠纷,‌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不足 ‌造成数据失真,以及‌生态保护红线与开发需求的冲突 ‌加剧矛盾。 分点难点解析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困境 ‌ 新法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但缺乏细化操作指南。部分地区因对“入市条件”“收益分配比例”理解差异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管理法修订对农民的影响

​​土地管理法修订通过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优化征地补偿机制、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举措,为农民带来三大核心利好:一是征地补偿标准提升至“​ ​保障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宅基地实现“​ ​户有所居+自愿有偿退出​​”双向选择,三是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 ​同权同价​​”入市破除城乡二元壁垒。​ ​ ​​征地补偿更公平,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调整情况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调整情况如下: 一、调整原则与周期 动态调整机制 地方政府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增长等因素,每2至3年对补偿标准进行一次调整,逐步提高补偿水平。 超期未调整的后果 若实施标准超过规定年限(如3年)未调整,将无法通过用地审查。 二、补偿标准构成 核心费用 包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其中: 土地补偿费一般为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2023土地管理法新政策解读

2023年《土地管理法 》新政策以​​破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障碍​ ​、​​完善土地征收制度​ ​、​​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 ​为核心突破,推动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与农民财产权保护。新法删除原43条、63条对集体建设用地的限制,明确征收补偿增加住房与社会保障费用,并首次界定“公共利益”范围,从源头遏制滥用征地权。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符合规划的集体土地可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入市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案例解析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修订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更细化的法律依据,尤其在耕地保护、征地程序等方面具有显著改进。以下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展示其实施效果。 1. 耕地保护与违法用地查处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将耕地保护责任主体明确为省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河南省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强制执行某机动车辆检测公司退还非法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案件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管理法新规的主要变化

新《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变化集中在土地征收、宅基地管理、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及耕地保护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土地征收程序与补偿机制 预公告前置 微征地需提前10个工作日发布预公告,明确征收范围、目的及补偿标准,保障农民知情权。 补偿标准调整 采用 区片综合地价 替代原年产值倍数法,新增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和社会保障费,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听证与协商机制 若多数被征地农民反对补偿方案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与环保关系

‌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通过明确土地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直接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支撑 ‌。其核心亮点包括:‌将耕地红线与生态红线"双线管控"写入法律 ‌、‌建立污染地块再开发准入机制 ‌、‌首次规定土壤修复资金优先使用原则 ‌,实现了从土地开发到治理的全周期环保闭环。 分点展开: ‌用途管制双向发力 ‌ 细则第12条将基本农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纳入禁止开发名录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甘肃工会会员权益变化

‌甘肃工会会员权益迎来多项升级,重点涵盖 ‌医疗互助保障提额‌、 ‌困难职工帮扶扩面‌、 ‌技能培训补贴加码**三大变化,惠及全省380万工会会员。 ‌医疗保障强化 ‌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年度最高报销额从5万元提升至8万元,新增重大疾病二次补助条款,覆盖病种扩大至30类,住院津贴日均标准提高20%。 ‌帮扶政策精准化 ‌ 困难职工家庭认定标准放宽至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线1.5倍(原1.2倍)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延包三十年政策影响

​​土地延包三十年政策的核心在于稳定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业活力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延长承包期至2057年,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 ​​稳定农民预期与权益​ ​ 延长承包期让农民吃下“定心丸”,避免因土地频繁调整引发的纠纷,保障其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收益权。进城务工农民可保留承包地作为退路,同时通过流转经营权获得收益,减少后顾之忧。 ​​促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经营​ ​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延包三十年与农业发展

土地延包三十年对农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稳定农业经营基础 延长土地承包期消除了农民对土地调整的顾虑,使其能安心投入长期生产。例如,农民可购置机械、建设设施并采用现代化技术,形成稳定预期,激发生产积极性。 二、促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长期承包关系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及生态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产业链延伸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延包三十年实施难点

土地延包三十年政策的实施面临多重难点,包括政策衔接、人地矛盾、利益协调和试点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1. 政策衔接问题 土地延包三十年政策需要在第二轮承包期的基础上延续,但如何与现有政策有效衔接成为一大挑战。政策制定需要兼顾历史承包关系的稳定与未来发展的灵活性,避免因政策不连贯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2. 人地矛盾突出 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农村出现大量“空心化”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中的“人地矛盾”日益显现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延包三十年农民权益

​​土地延包三十年政策通过稳定承包关系、强化农民权益保障,为近两亿农户吃下“定心丸”​ ​。核心亮点包括:​​承包地“大稳定、小调整”原则​ ​确保95%以上农户原有地块不变;​​进城农民可保留承包权​ ​,不得强制退出;​​经营权流转市场化​ ​激活土地价值;​​无地农民通过机动地、开荒等新途径​ ​获得权益保障。 ​​承包权长久稳定​ ​:二轮承包到期后直接顺延30年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延包三十年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土地延包三十年通过稳定农民预期、促进长期投入和优化土地利用,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其核心价值在于‌减少耕地抛荒、激励科技应用、巩固规模经营 ‌,从源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稳定农民经营预期 ‌ 延长承包期至30年,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敢于对农田进行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等长期投资,避免短期行为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例如贵州湄潭县试点显示,延包后农户有机肥使用量增加37%。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延包三十年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土地延包三十年通过稳定承包关系、激活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这一政策不仅保障了农民长期权益,还释放了土地资源潜力,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奠定基础。 ​​稳定农民预期,激发生产投入​ ​:延长承包期至2058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敢于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如改良土壤、升级设施。例如湖南道县试点中,农户续签合同后立即投入资金提质果园,产量显著提升。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类型、区位、用途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一、补偿构成 土地补偿费 补偿土地所有者因失去土地的经济损失,标准与土地原用途、区位、产值等因素相关。例如: 水田:112.5万元/公顷(如梅州) 林地/草地:28.125万元/公顷(如广东) 其他农用地:93.75万元/公顷(如广东) 安置补助费 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标准为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安置地补偿政策解读

安置地补偿政策的核心在于公平、合理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确保其居住条件改善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以下从背景依据、补偿标准、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解读。 1. 政策背景与依据 安置地补偿政策旨在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及相关地方性法规,确保土地征收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如,《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安置地补偿计算方法

安置地补偿计算方法主要依据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安置人口数量及地方政策综合确定,具体如下: 一、核心计算公式 安置补助费标准 按需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每人标准为耕地被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4-6倍 ,但每公顷最高不超过 15倍 。 总安置费上限 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之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前三年产值的 30倍 ,即安置补助费顶限为平均年产值的 20倍 。 二、关键计算要素 需安置人口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