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毛笔、墨、彩在绢纸作画,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题材,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具有独特东方美学体系,凝聚着千年文人意趣与民族精神。
中国画以独特艺术表现手法传承千年,形成鲜明东方美学特征。其工具"文房四宝"中,毛笔的柔软弹性决定线条表现力,墨色分五色体现层次变化,宣纸特有的渗化效果增强画面意境。南朝谢赫总结的"六法论"中,"气韵生动"被奉为圭臬,要求画家突破物象表面描绘,通过笔墨传递精神境界。
人物画自商周壁画发端,经历代大家推动技法革新。东晋顾恺之率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唐阎立本笔下帝王将相尽显气度,吴道子"吴带当风"开创人物画新风。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将人物动态与场景叙事结合,形成"形神兼备"典范。
山水画自隋唐独立成科后蓬勃发展。王维创"水墨渲淡"技法,构建诗意画境;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以全景式构图展现雄浑气象,郭熙《林泉高致》系统总结山水法则。元四家强调"逸笔草草",将个人情感投射于山水,形成文人山水画新格局。
花鸟画初为宫廷装饰题材,宋徽宗时期技法臻于精细。徐渭开创大写意花卉,以水墨淋漓表现生命激情;朱耷借鱼鸟抒发亡国之痛,形成独特符号意象;郑板桥画竹五十载总结"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创作三阶段理论。
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独特而丰富,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不拘泥形似的创作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诗书画印的融合表达,使其成为解读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当代国画既传承古老技艺,又不断融合创新,在传承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