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传承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需兼顾文化根基与时代表达,既要保持笔墨精神和意境美学,也要通过跨领域融合和数字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国画以文化性和哲学性为核心特征,其笔墨技法承载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从山水画到工笔人物,均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传承国画需深入理解其文化之魂,避免局限于技法模仿,例如潘天寿提出“画内技术”与“画外修养”交融的观点,强调画家需具备综合文化素养。传统国画强调“形神兼备”,追求气韵生动而非单纯状物,这要求创作者将个人精神境界融入作品,如《五牛图》在写实中体现意趣,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例证。
现代转型并非割裂传统,而是立足中华文化主体性进行创新。20世纪初的“改良中国画”运动证明,融合派与传统派均以民族文化为核心,推动艺术革新。当代艺术家尝试将国画与现代设计、时尚结合,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拓展表现形式,使古老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数字化传播和国画进校园活动为年轻一代提供接触渠道,增强其文化认同感。
国画传承需多方协同:政策层面可设立专项培训基地,完善教育体系;艺术实践上,通过展览、赛事提升社会关注;技术赋能方面,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覆盖面,打造“线上国画社区”。未来国画艺术的发展,将依托传统美学与国际视野的双重驱动,既延续千年文脉,又以创新姿态融入全球化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