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学府,培养了众多国共两党的军事将领和政治精英。其各期学生名单涵盖了一至六期核心学员,如一期胡宗南、杜聿明,二期戴安澜,三期张灵甫,四期林彪,五期许光达,六期刘志丹等,许多名字后来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关键人物。
- 第一期(1924年):以“将星云集”著称,包括徐向前、陈赓、左权等,学员多来自国共合作推荐,毕业后成为教导团骨干。
- 第二期(1924-1925年):周逸群、邱清泉等在此期,学科增设炮兵、工兵科,学员参与东征实战。
- 第三期(1925-1926年):王耀武、胡琏等崭露头角,学习期间经历北伐筹备,毕业人数达1233人。
- 第四期(1926年):规模最大(毕业2645人),分步、炮、工等科,谢晋元、李弥等在此期,武汉分校并入后影响深远。
- 第五至六期(1926-1927年):因政治分裂,部分学员转至武汉或南京分校,如许光达、廖耀湘,后期培养方向逐渐分化。
黄埔军校的学员名单不仅是历史档案,更折射出20世纪中国军事与政治的变迁。如需具体名单或进一步考证,建议结合地方志与权威史料交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