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危险品需严格遵守国际和国内双重法规体系,核心要求包括分类识别、运输许可、包装标识、人员培训及应急管理。中国现行《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定》(CCAR-276-R2)明确禁止匿报谎报危险品,并细化豁免情形,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与信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水平与国际接轨。
- 分类与限制:危险品必须符合《技术细则》的分类标准,禁止运输爆炸品、感染性物质等高风险物品。特殊情况下需经民航局批准,如应急救援物资运输,但需确保等效安全水平。
- 许可与责任:承运人必须取得危险品航空运输许可,境内企业需满足手册合规、培训考核等6项条件;港澳台及外航需持等效许可文件。托运人及代理人需提交应急处置措施并承担安全责任。
- 操作规范:机场需在售票、安检等区域公示禁止运输的危险品示例;承运人须在起飞前向机长提供危险品信息,飞行中紧急情况需即时通报空管部门。
- 培训与监管:从业人员需通过合规培训,企业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DG)。民航局通过简化许可程序、下放备案权限等举措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加大失信行为处罚力度。
提示:企业应定期更新运输手册与应急方案,关注2024年7月生效的新规变化,如锂电池运输的细化要求及信用管理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