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档的档案状态通常显示为“预退档”或“自由可投”,并会标注退档原因。
档案状态是考生查询录取情况的重要依据。当考生被退档时,档案状态可能呈现两种结果:第一种是直接显示“预退档”,并附带院校的具体退档理由,如分数不足、不服从调剂或身体条件不符等;第二种是退回“自由可投”状态,此时考生需点击查看详情,系统会显示最后一次退档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自由可投”也可能出现在未被投出的情况下,因此需结合提示信息判断。
退档的核心原因通常分为四类:院校投档比例超出计划导致部分低分考生被退出;专业志愿无法满足且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或体检结果不达标,尤其针对医学、艺术等特殊专业;以及其他政策性限制,如性别比例、应届往届要求等。档案进入“院校在阅”状态并不意味着安全录取,省招办投放的档案数通常超过计划人数,最终需通过择优筛选。若考生对退档结果存疑,可依据《招生章程》提出申诉,或核查专业志愿排序与政策要求是否匹配。
为减少退档风险,考生需合理设置志愿梯度,优先选择服从调剂,并深入研究院校招生细则。持续关注档案动态,尤其进入“录取待审”阶段后,除非存在违规或特殊情况,否则基本等同于正式录取。最终结果以省招办审核确认的“录取”状态为准,并可通过官方网站查询录取通知书寄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