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领域涌现了众多杰出艺术家,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样板戏中更是诞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演员。
钱浩梁,原名浩亮等,1934 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绍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中国实验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工京剧老生、武生。代表作有《红灯记》《雁荡山》等。谭元寿,1929 年 1 月 4 日出生于北京,谭门第五代嫡传,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工谭派艺术,代表作有《沙家浜》《定军山》等。童祥苓,1935 年 3 月出生于天津,原籍江西南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工老生,以《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为人熟知。
沈金波,原名沈小秋,1926 年 10 月 12 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市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京剧班,中国京剧老生演员、高派老生传人,代表作有《智取威虎山》等。洪雪飞,1942 年 8 月 1 日出生于上海,安徽省歙县人,1958 年入北方昆曲剧院,后改唱京剧,1971 年参演京剧电影《沙家浜》饰演阿庆嫂,1994 年因车祸去世,代表作有《沙家浜》等。
杨春霞,1943 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旦角,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5 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初习昆剧旦角,后改学京剧,代表作有《杜鹃山》等。李炳淑,1942 年 9 月 18 日出生于安徽宿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工青衣,14 岁学戏,代表作有《龙江颂》等。刘长瑜,1942 年 1 月 14 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荀派,9 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代表作有《红灯记》等。
马长礼,原名马崇礼,1930 年出生于北京,幼年入北京荣春社科班学艺,兼收谭富英、马连良等名家之长,工老生,代表作有《沙家浜》等。方荣翔,1925 年 9 月 6 日出生于北京,本姓周,后随母改嫁改方姓,8 岁师从尚小云,16 岁拜裘盛戎为师,工裘派花脸,代表作有《奇袭白虎团》等。
宋玉庆,1942 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文武老生,代表作有《奇袭白虎团》等。刘庆棠,1932 年出生于辽宁盖县,1948 年考入辽宁白山艺术学校学习民族舞,后从事芭蕾舞表演,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等。凌桂明,1943 年出生,是中国舞蹈家、芭蕾舞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一代 “大春” 扮演者,代表作有《白毛女》等。
李丽芳,1932 年出生于北京,京剧旦角,1951 年组建实验京剧团,后进入总政京剧团等,1965 年借调到上海京剧院《海港剧组》,代表作有《海港》等。薛菁华,1945 年 4 月 23 日出生于上海,首席舞蹈教练,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等。高玉倩,1927 年 2 月 4 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旦,8 岁起学习京剧,代表作有《红灯记》等。李维康,1947 年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首届戏剧梅花奖得主,代表作有《平原作战》等。
样板戏中的这些表演艺术家,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表演风格,将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为样板戏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戏曲与舞蹈发展历程中,他们是一面面旗帜,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不仅在当时深受观众喜爱,其艺术成就至今仍被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