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车主不愿选择4S店保养,核心原因在于价格高昂、服务体验差、灵活性不足,以及过保后性价比骤降。
-
价格不透明且远高于市场水平
4S店采用原厂配件和高标准工时费,导致保养成本比第三方维修店高出30%-50%。例如,普通机油更换在4S店需800-1200元,而连锁快修店仅需300-500元。部分4S店还存在隐性收费,如“检测费”“环境费”,进一步削弱用户信任。 -
服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预约难、排队时间长是常态,一次基础保养可能耗时半天。相比之下,互联网养车平台提供1小时快保服务,且支持全程线上跟踪。4S店过度推销附加项目(如清洗节气门),让用户感到被强制消费。 -
过保后失去捆绑优势
保修期内车主因厂家规定被迫选择4S店,但过保后原厂配件不再是刚需。第三方维修店使用同品质副厂件,价格更低,且技术成熟度已接近4S店水平。数据显示,过保车辆回4S店保养率不足40%。 -
信任危机与替代选择增多
部分4S店因维修质量差(如重复返修)、承诺不兑现(如延保条款缩水)引发投诉。新兴养车平台(如天猫养车、京东车友会)提供透明报价、电子档案和质保服务,分流了大量年轻车主。
总结:4S店若想挽回用户,需优化定价策略、提升服务效率,并正视过保客户的真实需求。否则,车主“用脚投票”的趋势将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