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黄埔军校在世学员已极为稀少,全球范围内健在者不足百人,且多为高龄老人。 这些跨越世纪的黄埔老兵,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活见证,其存世情况因地域和期别差异显著:大陆最后一批黄埔学员集中于第23期(1949年毕业),而台湾地区尚有少数早期学员健在。
黄埔军校自1924年建校至1949年共培养23期学员,早期学员(如第1期)若在世需超120岁,故已无存者。目前健在者主要来自后期(如第18-23期),年龄多在95岁以上。例如2023年山西最后一位黄埔23期学员郝正平逝世(享年94岁),2025年北京黄埔19期学员杨大昆离世(享年101岁)。各地同学会统计显示,大陆健在黄埔学员多为分校毕业生,如四川、湖南等地近年仍有零星记录。
台湾地区黄埔学员因历史原因保存较多资料,近年公开报道显示,106岁的第16期学员许历农(2024年)、105岁的第17期学员郑双龙(2025年)等仍在世。两岸黄埔组织通过口述史、纪念活动等方式抢救性保留历史记忆,但自然规律下,这一群体正加速凋零。
黄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与革命,健在学员仍通过后代传承参与两岸交流。随着黄埔百年纪念活动推进,这些“最后的黄埔人”的故事更显珍贵。建议公众关注各地黄埔同学会动态,或通过纪念馆数字化名录(如广州黄埔军校旧址43米名录墙)追溯历史。历史终将翻页,但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