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可以用于思念人。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原指对某事念念不忘,但现代用法已扩展至对人或情感的深切挂念。关键点是:①成语本义侧重"事物"但兼容"人物";②情感浓度决定适用性;③常与"无时或忘"等搭配强化表达效果。
具体分析
-
词源演化
最初用于描述对重要事务的专注(如《尚书·大禹谟》"念兹在兹,释兹在兹"),随着语言发展,"兹"的指代范围自然涵盖人物,如鲁迅《书信集》中便有"念兹在兹"表记挂的用法。 -
现代语用场景
- 书面表达:常见于悼文、情书等郑重场合,如"先父音容,念兹在兹"
- 口语修辞:需配合语境说明对象,例如"对她念兹在兹三年"需前置人物关系铺垫
-
使用建议
更适合表达持续性的深刻思念,短暂想念用"牵肠挂肚"更贴切。与"寤寐思服""铭心刻骨"等连用能增强感染力。
总结:该成语在思念人时具有庄重感,建议用于重要人物或长期情感,避免轻量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