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拔管(UEX)是临床常见高风险事件,可能导致出血、感染甚至生命危险。防范核心在于评估高危因素、优化固定方式、加强镇静镇痛管理、提升医护协作与患者教育。
-
高危患者识别 老年、躁动、意识模糊或使用呼吸机患者风险显著增加。需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RASS镇静评分)动态筛查,对高风险患者实施重点监控,必要时使用约束工具但需定期评估皮肤和血液循环。
-
导管固定技术升级 传统胶布固定易松脱,推荐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器或双重固定法。例如,胃管可采用“工”字形鼻贴+颈部系带,深静脉导管需缝合加固并覆盖透明敷料以便观察。
-
镇静与舒适化策略 对机械通气患者,目标导向的浅镇静方案(如维持RASS评分-2至0分)可降低躁动拔管率。联合非药物措施如夜间减少灯光刺激、家属陪伴也能缓解焦虑。
-
多环节流程优化 建立“UEX预警-响应”标准化流程,包括交接班时导管状态核查、翻身或转运前固定检查。引入团队模拟演练,确保护士、呼吸治疗师和医生对应急流程的熟练度。
-
患者及家属参与管理 用可视化图文告知导管重要性,指导患者用非语言方式表达需求。对清醒患者进行“咳嗽时手握导管”等行为训练,家属协助观察异常动作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防范非计划拔管需系统性干预,从技术改进到人文关怀缺一不可。定期分析拔管案例数据并优化措施,才能持续降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