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需结合化学、物理、生物和农业措施,针对不同作物和虫害特性精准施策。 以下是关键要点:
-
化学防治:高效但需谨慎。杀虫剂、杀菌剂能快速控制虫害,但过度使用易导致抗药性和环境污染。例如,稻褐飞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喷雾,但需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
-
物理防治:环保且低成本。黄板诱杀蚜虫、黑光灯诱捕夜蛾类成虫,或银灰膜驱避害虫,适合有机种植。设施栽培中防虫网可阻断害虫入侵。
-
生物防治:可持续性强。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白僵菌灭杀天牛幼虫,或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安全且不伤天敌。
-
农业防治:基础性措施。轮作减少土传病害,科学施肥增强作物抗性,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例如,水稻田深耕可破坏越冬虫蛹。
-
分类施策:不同作物需定制方案。果树重点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蔬菜需防控霜霉病和潜叶蝇,粮食作物警惕飞虱和锈病。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定期监测虫情,才能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种植者应优先选择生物和物理方法,化学农药作为补充,并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