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核心对策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四大措施。通过轮作抗病品种、清洁田园、诱杀害虫等绿色技术,结合低毒高效农药的精准使用,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并保障农产品安全。
-
农业防治是基础手段,通过耕作制度优化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青枯病番茄,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与蔬菜交替种植)阻断土传病害;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原菌和虫卵残留;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植株抗逆性。例如,秋白菜晚播可避开软腐病高发期。
-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性进行无害化防控。安装杀虫灯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成虫,悬挂黄板粘杀蚜虫和跳甲,蓝板防治蓟马;温汤浸种杀灭种子表面病菌;覆盖防虫网阻隔害虫入侵。增城区试验显示,持续使用杀虫灯可减少农药喷洒次数50%以上。
-
生物防治优先选用生态友好型手段。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控制鳞翅目害虫;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菜青虫;使用中生菌素防治软腐病。番禺区推广生物农药后,化学农药用量下降30%且防效稳定。
-
化学防治需科学严谨,确保安全与效果。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如噻虫嗪施药后7天采收);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如烯酰吗啉与啶氧菌酯轮换防治霜霉病),延缓抗药性产生。针对跳甲类害虫,可采用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减少苗期用药。
综合运用上述措施时,需根据病虫害监测动态调整策略,并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建议农户定期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掌握最新防治方法,同时建立生产记录以便追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