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关于假期学校管理的规定明确要求保障学生休息权益、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安全教育和家校协同,严禁违规补课或挤占假期时间。各地寒假安排差异较小,义务教育阶段通常放假较早(如1月15日至2月12日),高中稍晚(如1月22日至2月12日),开学时间集中在2月13日左右。作业需控制总量并注重实践性,同时要求学校开展防溺水、极端天气等安全教育。
假期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
- 严格执行时间安排:不得延迟放假或提前开学,调整需经教育部门批准。多地明确将违规补课列为“红线”,违者取消评优资格甚至问责负责人。
- 作业革命与减负: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中高年级及中学作业量不得超过日常要求,提倡探究性、体验性任务,如劳动实践或科学实验。
- 安全与心理健康:学校需在放假前开展防冻防滑、网络安全等专题教育,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尤其关注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 家校社协同育人:鼓励开放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设施,引导家长监管作息与电子产品使用,推动研学活动和社会实践。
总结来看,假期规定旨在平衡学习与休息,通过刚性约束和柔性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和学生可通过教育部门官网或举报渠道监督违规行为,确保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