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定节假日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并发布,具体执行由国务院办公厅协调监督。2025年起,法定节假日增至13天,新增除夕和劳动节次日为法定假日,春节、国庆等调休方案需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法定节假日的制定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该法规明确三类假期: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如春节、国庆)、部分公民放假的纪念日(如妇女节、青年节)以及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国务院在决策时需综合考虑传统文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因素,例如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期,既弘扬文化又促进消费。
全国假日办曾负责节假日协调工作,但方案最终需报国务院审批。2014年该机构撤销后,节假日安排直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地方旅游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和投诉处理。例如2025年春节放假8天的调休方案,便是由国办发文明确定。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可获3倍工资,**途径包括协商、劳动仲裁或诉讼。若节假日适逢周末,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需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则不补。
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体现,既保障休息权,也平衡社会运行。公众可通过国务院或人社部官网查询最新安排,确保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