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用例描述表格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
确定参与者:确定与系统交互的用户或其他系统,这些参与者将在表格中表示。
-
识别用例:列出系统提供的所有功能或用例,这些将构成表格的主要内容。
-
绘制表格:
- 使用Word或其他文档编辑软件创建一个新文档。
- 在文档中插入一个表格。可以通过“插入”菜单选择“表格”并输入所需的行数和列数。
-
填写表格内容:
- 用例名称:每个用例的标题。
- 用例编号:为每个用例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便于参考。
- 行为角色:描述谁或什么系统执行该用例。
- 简要说明:简短描述用例的目的和功能。
- 前置条件:执行用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
- 后置条件:用例执行后系统的状态或结果。
- 基本操作流程:详细描述用例的执行步骤,可以用序号标出步骤。
- 可选操作流程:描述用例的其他可能操作路径。
-
美化表格:
- 调整表格的字体、颜色、边框等样式,使其易于阅读和理解。
- 可以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
-
审核和修改:
- 检查表格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需求。
- 确保所有用例的描述清晰、准确。
例如,一个简单的用例描述表格可能如下所示:
用例名称 | 用例编号 | 行为角色 | 简要说明 | 前置条件 | 后置条件 | 基本操作流程 | 可选操作流程 |
---|---|---|---|---|---|---|---|
借阅图书 | UC002 | 读者 | 读者可以借阅图书 | 读者已登录 | 借阅记录保存 | 1. 输入借阅证号 2. 输入密码 3. 输入要借阅的图书编号 |
1. 输入借阅证号 2. 输入密码 3. 输入要借阅的图书编号 |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创建一个清晰、完整的用例描述表格,有助于记录和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