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一份合同是企业与个人保障权益的核心法律工具,关键要点包括:明确主体信息、细化条款逻辑、预设风险应对机制、确保合法合规性。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
前期准备与框架设计
列出交易核心条款(如标的物、金额、履约期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70条必备要素。采用模块化结构拆分合同,如【主体条款】需包含签约方资质文件清单,【交易条款】需关联验收标准与违约责任,避免条款冲突。 -
条款表述的专业性与严谨性
权利义务采用“权利-义务-责任”三段式表述(例如“甲方有权监督进度→乙方需提交周报→违约按日支付违约金”)。动态履约条款可设置预付款保函+分阶段担保释放,并注明单方解除权触发条件(如连续2期未达标)。 -
风险防控与审查流程
建立三级审查制度:业务部门初审商业逻辑→法务核查条款合法性→外部律师匹配司法实践。签约前需核查相对方涉诉记录及履约能力,履约中通过台账监控关键节点(如验收前15日预警)。 -
EEAT标准适配
展示起草者的专业资质(如注明律师审阅)、引用权威法条(如格式条款限制依据《民法典》第496条),并通过案例说明条款设计如何避免纠纷,增强内容可信度。
合同的价值在于预见风险而非事后补救。定期更新模板、留存履约记录,才能持续提升交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