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行政法规,明确要求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发放,并建立实名制、分账管理、**公示等制度,从源头根治欠薪问题。 条例通过强化用人单位责任、细化监管措施、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为3亿农民工的“血汗钱”提供了法律保障。
-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
工资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本人,禁止实物抵顶。支付周期需书面约定,月/周/日/小时工资制按对应周期发放,计件工资由双方协商。遇节假日需提前支付,不可抗力消除后需补发。用人单位需保存3年工资支付台账,并提供工资清单。 -
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
实行“一书两金一卡”制度:施工总承包需签订劳动合同、实名登记,分包单位按月编制工资表并经农民工签字确认。工资专用账户资金由总承包单位代发,绑定的社保卡或银行卡不得扣押。施工现场需设立**告示牌,公示工资标准、支付日期及投诉渠道。 -
监管与法律责任
人社部门牵头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督办欠薪案件。拖欠工资将面临罚款、列入“黑名单”甚至刑事责任(最高7年有期徒刑)。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不到位不得开工,建设单位需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否则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
农民工**途径
被拖欠工资可向人社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时需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证据。若用人单位倒闭,主要出资人需在注册新单位前清偿欠薪。
农民工兄弟需主动签订合同、核对工资条、关注**告示牌信息。遇到欠薪可拨打12333热线或通过“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投诉,法律永远是维护权益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