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被征地农民保障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四川省被征地农民保障实办法》通过5种保障方式、分类施保原则和预存款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待遇不降低、前后稳妥衔接”,重点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并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

  1. ​保障对象与范围​
    明确因政府征地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年满16周岁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纳入保障,确保权益覆盖精准。

  2. ​5种保障方式​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按年龄代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或支付缴费补贴,征地时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40%补偿费划入个人账户。
    • ​生活补贴​​:对已领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或大龄参保人员,加发补贴补齐至原企保待遇水平,后续调整同步企保标准。
    • ​遗属丧抚费补贴​​:提供丧葬补助和抚恤金。
    • ​一次性领取补偿费​​:允许自愿申请,但需符合条件。
    • ​结余处理​​:规范补偿费结余资金管理。
  3. ​分类施保与年龄划分​

    • ​年轻群体​​(男未满46岁/女未满36岁):强制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府代缴费用。
    • ​中老年群体​​(男46岁/女36岁以上):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至退休年龄后加发生活补贴。
    • ​超龄人员​​(男60岁/女50岁且未参保企保):直接享受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加补贴。
  4. ​资金保障与监管​
    实行养老保险补偿费预存款制度,未足额到位不得批准征地,确保资金安全;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专户管理。

  5. ​衔接原则与动态调整​
    坚持“待遇不降低”,新旧政策待遇水平无缝衔接,生活补贴随企保待遇调整同步增减,避免因政策变动影响农民利益。

​提示​​:被征地农民需及时关注当地社保部门通知,确保参保登记和材料提交完整,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本文《《四川省被征地农民保障实施办法》政策解读》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51769.html

相关推荐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有什么内容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障60周岁以上公民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核心内容包括​ ​:​​禁止歧视虐待老年人​ ​、​​确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大目标​ ​、​​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体系​ ​,并​​明确赡养人需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重义务​ ​。 ​​家庭赡养与扶养​ ​:子女及其他赡养义务人需提供经济支持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制度包括哪些

‌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农业补贴政策、法律援助机制、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这些制度从经济补偿、法律救济、生活保障等多维度构建了农民权益的"安全网"。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 通过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最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再延长30年,并允许经营权依法流转,防止强行征地等侵权行为。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有什么呢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保障、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三方面内容。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强有力的执行,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下是具体内容的分点阐述: 一、法律法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内容

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主要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展开,重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自愿有偿退出等机制,同时强化宅基地管理规范。具体内容包括: 宅基地“三权分置”探索 明确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归农户、使用权可流转。试点地区通过建立统一交易平台、产权评估体系和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规范流转程序。 跨村流转机制创新 允许县域内跨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转让宅基地,突破原有封闭限制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实施时间

​​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最早可追溯至1986年,但全国性规范化的实施时间因地区和政策调整存在差异。​ ​ ​​关键时间节点包括:1986年首次提出、2023年11月多地试点执行、2024年11月全国性新规落地、2025年6月进一步深化改革。​ ​ ​​核心目标是规范宅基地使用,避免资源浪费,保障农民权益。​ ​ ​​政策起源与早期实施​ ​ 1986年《土地管理法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方案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综合运用法治化、专业化、协同化等原则,结合具体问题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下是核心策略: 一、法治化与规范化原则 明确产权与权属 通过法律途径确认产权归属,如查阅历史档案、法院裁决等,解决房产、土地等纠纷。 依法依规处理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整改措施合法合规,避免扩大化、复杂化。 二、问题导向与源头治理 精准溯源与靶向解决 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从根源上提出解决方案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验做法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系统化方法与实践结合,以下为关键经验做法: 一、摸清问题底数,精准施策 全面排查 :通过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系统梳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数量、类型及成因,建立问题清单。 分类处理 :根据问题性质(如政策、法律、环境等)分类,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二、依法依规解决,确保合规性 法律审查 :核查相关权属、许可等法律文件,确保解决方案合法有效。 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不动产证历史遗留问题政策

​​不动产证历史遗留问题政策的核心在于“尊重历史、兼顾现实”,通过分类处置、证缴分离等创新举措,为因用地手续不全、主体缺失等历史原因导致的“登记难”提供解决路径,切实保障群众财产权益。​ ​ ​​分类处置原则​ ​:针对15类共性历史问题(如国有企事业单位改组导致的权属不清、无土地权属来源、跨宗地建设等),政策明确“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划拨补办、现状认定等方式灵活处理,避免“一刀切”。例如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

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政策、法律或管理原因未能及时解决而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具有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解决难度大 的特点,可能涉及土地、房产、政策执行等多个领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分类施策、稳步推进。 一、明确问题类型和成因 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主要包括政策变迁、历史遗留制度漏洞以及执行不力等。例如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综合运用法治化、专业化、协同化等原则,结合具体问题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下是核心策略: 一、法治化与规范化原则 明确产权与权属 通过法律途径确认产权归属,如查阅历史档案、法院裁决等,解决房产、土地等纠纷。 依法依规处理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整改措施合法合规,避免扩大化、复杂化。 二、问题导向与源头治理 精准溯源与靶向解决 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从根源上提出解决方案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

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类,结合法律保障、社会服务、家庭责任及权益救济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法律保障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涵盖养老、医疗、安全、参与社会发展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强化司法保护 婚姻家庭纠纷 :依法审理赡养、继承、同居析产等案件,注重保护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和财产权益,平衡双方利益。 监护制度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行为、保障成员权益的重要法律,其核心内容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性质 定义 :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服务对象为成员,涵盖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及农业技术等服务。 法律地位 :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成员以出资额和公积金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二、设立与运营原则 设立条件 :需有章程、组织机构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民工支付条例解读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核心解读: ‌ ‌专户管理、总包代发、实名制 ‌三大制度构建防欠薪体系,‌工资保证金、**公示 ‌双保险确保劳动者权益。条例明确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拖欠工资最高可罚10万元 ‌,政府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主要制度解析 ‌工资专户管理 ‌ 建设单位需在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工程款中人工费用单独拨付,‌与工程材料款分离 ‌,避免资金挪用。 ‌总包代发制度 ‌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民工工资条例解读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行政法规,明确要求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发放,并建立实名制、分账管理、**公示等制度,从源头根治欠薪问题。​ ​ 条例通过强化用人单位责任、细化监管措施、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为3亿农民工的“血汗钱”提供了法律保障。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 ​ 工资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本人,禁止实物抵顶。支付周期需书面约定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村宅基地改革方案

​​农村宅基地改革方案的核心是探索“三权分置”制度,即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离,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乡村振兴。​ ​改革以​​稳慎推进​ ​为原则,重点解决宅基地分配不均、闲置浪费等问题,同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如流转、抵押、退出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农民增收双赢。 ​​三权分置明确权责​ ​ 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保障农户基本居住需求,使用权可通过出租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政策进一步深化,主要亮点包括: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建新房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6平方米;严格保护耕地,老宅翻建需按规定申请审批,与过去自由翻建不同;改革试点已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展开,重点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配置。 政策背景与意义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的重点工作,旨在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紧张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土地流转情况怎么写

‌土地流转情况报告应重点体现流转规模、参与主体、价格趋势和区域特征等核心数据 ‌。通过量化分析和案例结合,清晰呈现农村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流动现状,同时需关注政策影响与农户权益保障等关键维度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涵盖经济、社会、农业现代化等多个维度: 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通过流转实现土地集中化经营,将分散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技术的主体手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为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奠定基础。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 促进农业技术革新和机械化应用,引入现代化管理经验,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支持特色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村土地流转的责任人是谁

农村土地流转的责任人主要由承包方承担,具体规定如下: 责任主体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4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即土地的实际经营者。承包方拥有自主决定土地是否流转、流转方式及对象的权利。 自主决策权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可自主选择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并可自主决定流转期限和对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制干预。 收益归属与监管 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民法典中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农村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可归纳如下: 一、流转基本原则 依法、自愿、有偿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流转,且需明确约定价款及支付方式。 用途限制 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或破坏农业生态,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期限。 优先权保障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购买权。 二、流转方式与程序 主要方式 包括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等,其中转让需经发包方同意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