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包括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附加值三大核心内容,其中资源要素价值涵盖观赏游憩、历史文化、珍稀奇特等五大关键因子,并通过打分系统划分为五级。
-
资源要素价值评价:重点聚焦于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与基础属性。这包括①观赏游憩使用价值,根据其使用价值和吸引力的高低,赋予30-5分的评分;②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评估其在全国、省级或地区层面的意义,分值为25-5分;③珍稀奇特程度,依据景观的珍稀性或奇特度评分15-1分;④规模、丰度与几率,针对单体的规模、结构及现象频率评分10-1分;⑤完整性,评估形态与结构保持的程度,分5-1分。
-
资源影响力评价:主要分析旅游资源的市场知名度和整体影响力。这体现在①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评分上,世界知名得10-8分,全国知名得7-5分,省级知名得4-3分,地区知名得2-1分;②适游期或使用范围,根据适宜游览日期的多少和游客使用比例评分5-1分,例如年适游期超过300天的得5-4分。
-
附加值评价:针对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因素,设置正负分制度。若景点受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将被扣-5分至-3分,而有保护措施并确保环境安全则加3分。此部分作为辅助性指标,调整最终评分。
-
分级与实际应用:根据以上评价体系,旅游资源得分最终分为五级:90分及以上为五级(特品级),75-89分为四级,60-74分为三级,45-59分为二级,30-44分为一级。一级和二级被视作普通级资源,三、四、五级则归类为优良级资源,其中五级资源具备世界级旅游开发潜力。
总结来看,旅游资源评价不仅关注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本质属性,还对市场价值及环境保护等要素进行多元评估。这种系统化的方法为国家及地方制定合理开发策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促进了资源价值的整体提升。最终,游客也能从更优质的旅游体验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