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最新修订聚焦三大核心变化:明确国家秘密范围扩展、数字化保密措施强化、法律责任细化。此次修订旨在适应数字时代安全需求,为企业与个人提供更清晰的合规指引,同时加大对泄密行为的惩戒力度。
-
国家秘密范围科学化调整
新增数字经济、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保护内容,采用"负面清单+动态评估"机制,避免过度保密影响正常信息流通。修订后条款明确将"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原始数据"纳入保护范畴。 -
全生命周期数据管控体系
要求建立电子文件加密传输、区块链存证等技术规范,特别规定云存储服务商的审计义务。涉密人员管理新增离职后"保密冷静期",重要岗位设置双人复核机制。 -
分级惩戒制度落地
区分过失泄密与恶意窃密行为,前者最高罚款从10万提升至50万元;后者可追究刑事责任并终身禁业。同时建立企业合规免责条款,鼓励自查自纠。 -
跨境数据流动特殊规制
首次明确向境外提供数据需进行保密审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须建立本地化数据备份,涉外合作项目实行"保密一票否决制"。
本次修订通过"精准界定保护范围+技术防控+柔性执法"的组合措施,既筑牢安全防线,又为科技创新保留必要空间。建议企业定期开展保密培训,重点关注数据处理流程的合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