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严格把控设计深化、材料选择、安装精度及过程监测四大环节,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结构安全与美观度。
-
深化设计与审核
施工前需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模板深化设计,重点解决拼缝严密性、支撑体系稳定性及异形结构适配性。设计须经多方确认,尤其对清水混凝土等特殊工艺,模板分割需与装饰缝对齐,避免漏浆或表面不平整。 -
材料标准化与验收
同一构件必须采用同材质模板,防止吸水率差异导致色差。龙骨支撑宜选用工厂定型化加工,确保刚度;脱模剂需按环境条件选择,涂刷均匀。模板进场需验收尺寸、平整度及拼缝间隙,运输堆放时采取防损措施。 -
安装精度控制
- 轴线与标高:放线后需复核,柱模根部设限位标记,成排柱先立两端再拉通线校正。
- 支撑稳定性:支架基础需夯实,立柱间距通过荷载计算确定,高层施工时上下层支架需对准。
- 节点处理:梁柱交接处采用边模包底模,拼缝加设临时撑头,防止胀模或位移。
-
浇筑过程监测
混凝土浇筑时专人值守,控制下料高度(不超过50cm)与速度,避免局部侧压过大。模板起拱需符合跨度要求(1/1000~3/1000),定期检查支架变形情况,异常时立即加固。 -
拆模与维护
拆模顺序遵循“后支先拆、非承重优先”,同条件试块强度达标方可操作。定型模板拆除后需清理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以重复利用。
提示:模板工程需贯穿“预防为主”理念,从设计到拆除全程闭环管理,结合实时监测与工艺优化,才能实现质量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