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百岁,古人对年龄的雅称既充满诗意又蕴含智慧。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生命不同阶段的特点,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人生哲理。例如,婴儿称“襁褓”,少女喻“豆蔻”,三十为“而立”,百岁则尊“期颐”,每一个词语都如诗如画,值得细细品味。
- 0-10岁:初生为“赤子”,三日称“汤饼之期”,未满周岁为“襁褓”,两三岁称“孩提”,七八岁换牙阶段叫“龆龀”,八九岁至十三岁称“总角”,十岁则称“幼学”。
- 10-20岁:女孩十二岁称“金钗”,十三四岁为“豆蔻”,十五岁行“及笄礼”;男孩十三至十五岁习“舞勺”,二十岁行“弱冠”礼,女子二十岁则称“桃李年华”。
- 20-50岁:三十岁“而立”,四十岁“不惑”,五十岁“知天命”,分别象征人格独立、明辨是非与顺应天命的境界。
- 60-100岁:六十岁“耳顺”或“花甲”,七十岁“古稀”“从心”,八十岁“杖朝”,八九十岁合称“耄耋”,九十九岁雅称“白寿”,百岁则尊为“期颐”,寓意圆满与颐养天年。
这些称谓不仅是年龄的标签,更是古人生命观的凝练。无论是“弱冠”的朝气,还是“期颐”的从容,都值得我们在现代生活中重新品味其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