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主要分为三类: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以及器官损伤。这些损伤因训练强度、动作错误或防护不足导致,轻则影响训练进度,重则危及健康。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理是降低训练伤风险的关键。
-
软组织损伤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皮肤擦伤等。急性损伤表现为红肿热痛,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则因长期劳损积累。预防重点在于训练前充分热身,训练后拉伸放松;急性期遵循“RICR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慢性损伤需理疗结合药物。
-
骨与关节损伤涵盖骨折、关节脱位和应力性损伤(如疲劳性骨折)。此类损伤多因瞬间外力或重复负荷引发,需立即制动并就医。科学训练应避免单一动作过度重复,加强关节稳定性练习,如平衡训练和力量强化。
-
器官损伤虽较少见,但后果严重,如中暑引发的热射病或训练性尿异常。夏季需防暑降温,高强度训练时注意补水补盐;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降温处理。
合理规划训练强度、掌握正确动作要领、配备防护装备是预防核心。若发生损伤,应根据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