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国产化替代实施方案的核心是通过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和生态建设,逐步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重点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的研发突破、供应链安全评估与替代路径规划、产学研用协同的生态培育三大方向,最终构建安全可靠的国产技术体系。
-
基础技术攻坚
聚焦CPU/GPU芯片、存储设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通过国家科技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联合攻关。例如采用RISC-V架构开发自主芯片,基于开源鸿蒙打造操作系统生态,逐步替换国外技术标准。 -
分阶段替代策略
- 评估阶段:梳理现有设备的技术依赖清单,识别高替代优先级环节
- 试点阶段:在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先行试点国产设备
- 推广阶段:建立国产软硬件兼容性认证体系,推动规模化应用
-
生态体系构建
组建产业联盟推动标准统一,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同步建设适配中心解决软硬件兼容问题,开展开发者培训加速技术迭代。
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平衡性能需求与安全目标,优先在非关键业务系统试运行。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反馈,最终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