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巡查记录的频率需根据工程类型、施工阶段及风险等级动态调整,通常要求每日至少一次,高危工序需每日多次巡查,且必须形成书面记录。关键点包括:①常规施工每日巡查不可间断;②危险性较大工程每日至少两次专项检查;③总监理工程师每周需抽查2-3次;④记录需包含问题闭环处理全流程。
-
基础频率规范
普通施工环节的监理巡查必须每日执行,停工期间仍需记录现场状态。巡查范围覆盖质量、安全、进度等核心环节,记录需精确到具体部位、时间及责任人。对于混凝土浇筑、基坑支护等关键工序,需同步留存影像资料。 -
分级巡查机制
高风险工程实施分级管理:监理员每日至少巡视分管区域两次,专业监理工程师每日检查重点部位,总监理工程师每周全面核查。如发现结构裂缝、材料不合格等严重问题,需立即停工并启动应急预案。 -
记录标准与闭环
巡查记录应采用标准化模板,包含天气、施工人数、机械状态等基础数据,以及问题描述(如“K12+300路基压实度不足92%”)、整改要求和复查结果。所有问题需明确整改时限,并通过监理通知单、复查签字实现闭环。 -
动态调整原则
台风季、汛期等特殊时段需增加巡查频次;若施工单位多次出现违规操作,可升级为每小时巡查。每月所有记录需归档,作为工程验收依据。
监理巡查记录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载体,其频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建议采用电子化记录系统,实时上传数据并设置整改提醒,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