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不立”出自《左传》,下一句是“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出自《管子》),两句连用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与社会运转的核心纽带。
-
失信不立的含义
原句指人若失去信用便无法立足,引申为个人信誉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历史上因失信导致众叛亲离的案例屡见不鲜,如《郁离子》中商人因毁约最终无人施救。 -
下一句的深层关联
《管子》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进一步升华,指出诚信是维系社会关系的核心。两者结合,从个人到全局阐明诚信的层级价值——小到守约,大到治国。 -
现实应用与启示
现代社会中,信用体系(如征信记录)直接体现这一理念。企业若失信将失去合作机会,个人失信则影响**、求职等,印证“不立”的后果。
总结:从古训到今用,诚信始终是个人与社会的“通行证”。培养小信(如守时、履约),方能成就大信(如品牌、口碑),这正是古人智慧的当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