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桓公十二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桓公十二年》主要记载了公元前700年,楚国与郧国之间的战争,以及鲁国与郑国的外交往来。以下是其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九月,葬陈厉公。
冬,十有二月,祭仲帅师取江。
翻译
1. 十二年春季,正月。
- 无事可记。
2. 夏季,六月,壬寅日,鲁桓公与纪侯、莒子在曲池会盟。
- 鲁桓公与纪侯、莒子在曲池举行会盟,加强彼此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盟。
3. 秋季,七月,丁亥日,鲁桓公与宋公、燕人在谷丘会盟。
- 鲁桓公与宋公、燕人在谷丘会盟,进一步巩固了鲁国与宋国、燕国的外交关系。
4. 八月,壬辰日,陈侯跃去世。
- 陈侯跃的去世,对陈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
5. 九月,安葬陈厉公。
- 陈厉公的葬礼,是陈国重要的政治事件,体现了当时诸侯间的礼节和关系。
6. 冬季,十二月,祭仲率领军队攻取了江国。
- 祭仲率军攻取江国,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和领土争端。
总结
《左传·桓公十二年》通过简明的记录,呈现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动向。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国际关系,也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阅读这些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