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差异率为负表示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属于节约差异。其核心计算公式为:,若分子为负数则结果为负差异率。例如计划成本100万元,实际成本节约3万元,差异率为-3%,即每100元计划成本实际支出97元。
- 判断差异方向:公式分子中,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为超支(正差异),反之为节约(负差异)。例如入库材料计划成本300万元,实际成本297万元,差异额为-3万元,参与计算后使差异率为负。
- 会计分录处理:负差异率对应节约差异,结转时需红字冲减。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20万元,差异率-5%,则实际成本为19万元,分录为:借“生产成本”19万(蓝字),贷“材料成本差异”1万(红字)。
- 业务影响分析:负差异率可能源于采购议价能力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或计划成本设定偏高,需结合具体场景评估是否可持续。若因降低材料质量导致差异为负,需警惕质量风险。
合理利用负差异率可优化成本控制,但需定期复核标准成本的合理性,避免差异分析失真。企业可通过动态调整采购策略或生产工艺,将负差异转化为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