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思维导图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是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转折点,核心脉络可概括为:两党基于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实现两次合作,但因阶级立场与权力争夺最终走向武装对抗。​​ 第一次合作(1924-1927)推动北伐战争胜利,却因国民党右派政变破裂;第二次合作(1937-1945)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后因内战爆发再度对立。​​关键矛盾集中于领导权争夺、革命路线分歧及外部势力干预​​,这一过程深刻塑造了中国政治格局。

  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成果​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合作期间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但国民党内对***力量的忌惮日益加剧,埋下分裂隐患。

  2. ​破裂导火索与十年对立​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分共”,国民党清党屠杀***人。中共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双方军事对抗持续至1936年,期间红军长征实现战略转移,中共确立***领导核心。

  3. ​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华促使国共再度联手。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合作期间中共主导敌后游击战,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但摩擦不断(如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4. ​对立根源的深层分析​
    两党本质矛盾在于: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主张****;***立足工农阶级,追求土地革命与民主政权。外部因素如共产国际指挥失误、苏联与西方博弈进一步激化冲突。历史证明,​​武装斗争与群众路线是中共生存壮大的关键​​。

这一历史进程揭示了统一战线中领导权的重要性,也为理解现代中国政治提供了思维框架。当前两岸关系可从中汲取经验:合作需共同利益基础,而意识形态差异需通过制度创新化解。

本文《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思维导图》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85347.html

相关推荐

国共合作和对峙思维导图

国共合作与对峙思维导图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工具,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层次,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国共关系的发展脉络。以下是关于国共合作与对峙的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及分点展开。 一、国共合作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1923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策略,旨在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 经过 :1924年至1927年,两党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

​​国共两次合作虽背景各异,但始终以推翻旧秩序、实现民族独立为核心目标,展现了共同的历史使命感。​ ​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双方围绕反帝反封建形成统一战线,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通过“党内合作”形式改造国民党,共同推动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推进至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帝国主义势力,同时***借此发展壮大并积累革命经验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具体分析如下: 核心标志 1924年1月20-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关键成果 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决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基础是什么

国共合作的基础在于反帝反封建的共同革命目标、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以及两党联合的迫切需求。 1. 共同革命目标:反帝反封建 国共两党在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下,都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首要任务。中国***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国民党则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强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2. 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确立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确立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具体分析如下: 核心结论 1924年1月20-30日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包含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关键事件与意义 政策确立 :孙中山在大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合作奠定政治基础。 - 组织改组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的生肖是什么

​​国共合作中的生肖涉及多个,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属狗的***、朱德,属龙的***等。​ ​ ***属狗,他与朱德等人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负责外交谈判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国共合作的诸多事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智慧、谋略和协调能力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朱德属狗,他负责军事指挥和战略部署,在军事方面为合作贡献巨大,参与指挥一系列重要战役,为革命胜利提供坚实军事支撑。 ***属龙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二次合作概述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7)是抗日战争时期两党摒弃前嫌、共同抗日的关键政治联盟,​ ​其核心亮点包括:​​①结束十年内战,促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②实现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③通过和平谈判维系合作,奠定抗战胜利基础;④推动中国民主进程与国际地位提升。​ ​ ​​合作背景与形成​ ​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

2025-05-20 高考

国共关系演变时间轴

国共关系演变的时间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关键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解放战争与国共分裂(1945-1949) 。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1.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背景 :1924年,中国***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2025-05-20 高考

中国近现代史完整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覆盖1840年**战争至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核心节点包括**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逐步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转型。​ ​ 从1840年**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2025-05-20 高考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是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脉络的核心工具,从夏商周的青铜文明到明清的帝国盛世,​ ​ ​​关键朝代更迭、重大事件与制度创新构成了清晰的历史框架​ ​。掌握这一时间轴,不仅能快速定位重要节点,还能洞察文化传承与制度演变的深层逻辑。 ​​远古至夏商周:文明奠基期​ ​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中国进入信史时代;商朝(约前1600年)的甲骨文与青铜器标志文字与工艺成熟

2025-05-20 高考

国共十年内战时间轴

​​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是中国近代史关键转折期,涵盖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重大事件,对中共发展和抗战局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 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蒋汪分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开始武装反抗。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开始,随后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

2025-05-20 高考

广东黄埔军校现在改成什么学校了

​​广东黄埔军校原址现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未延续为军事院校,而是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其历史建筑按原貌修复,核心功能转为展示黄埔军校历史、弘扬“爱国革命”精神,并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1924年由孙中山创办于广州长洲岛,国共合作期间培养了众多将才。1938年校本部被日军炸毁后,实体军校终止运作

2025-05-20 高考

黄埔军校怎么考进去

黄埔军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报考条件严格,考试流程分为初试、复试和总复试,需通过作文、政治和数学等科目。以下是报考黄埔军校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一、报考条件 年龄要求 :报考者需在18至25岁之间。 学历要求 :需具备旧制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历。 身体条件 :身体健康,无眼疾、肺病、痔疾及性病等。 政治要求 :需“明白主义”,即对革命理念有认同,录取时需有两名担保人。 二、考试流程

2025-05-20 高考

黄埔军校现在叫什么名

​​黄埔军校现称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其历史沿革中曾多次更名,如“陆军军官学校”“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等,但核心历史遗址仍保留“黄埔军校”这一通称。以下是关于其历史与现状的详细解读:​ ​ 黄埔军校1924年由孙中山创立于广州黄埔长洲岛,初名“陆军军官学校”,旨在培养军事人才,推动国民革命。1926年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再改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2025-05-20 高考

黄埔军校还在招生吗

​​黄埔军校目前仍在招生,但需注意区分历史军校与当代同名学校​ ​。2025年黄埔军校中学面向黄埔区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计划40人,采取电脑摇号方式录取,报名时间为6月1日至6日。而历史上的黄埔军校(1924年建校)已停止招生,其招生标准与当代学校有本质差异。 ​​当代黄埔军校中学招生要点​ ​ 招生对象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黄埔区公办/民办小学学籍且广州户籍、政策性照顾学生资格

2025-05-20 高考

《谏太宗十思疏》ppt

​​《谏太宗十思疏》PPT深度解析:唐太宗与魏征的君臣对话精华​ ​,通过五大核心板块展现这篇经典奏疏的核心价值——包括治国理念、劝谏艺术与历史影响。结合文体特征与文化背景,通过多维分析帮助读者掌握其思想深度与应用场景。 ​​作者与背景解析​ ​:文章开篇聚焦魏征作为“诤臣”与唐太宗“明君”代表的历史定位,强调其创作于贞观中期,彼时唐太宗渐生骄奢,修建宫殿、频繁巡游引发民怨

2025-05-20 高考

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和启示

​​中国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四个阶段,每一次转折均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其中蕴含的合作原则与分裂教训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 第一次合作发生于1924至1927年,双方以反帝反封建为共同目标,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合作破裂。第二次合作始于1937年抗战爆发,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携手

2025-05-20 高考

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主线之一,其“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轨迹深刻影响了国家命运。​ ​ 两党关系的关键转折点包括​​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第二次合作促成全民族抗战​ ​,以及​​内战导致两岸长期分治​ ​,其背后是阶级立场、民族矛盾与国际环境的多重博弈。 ​​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以“党内合作”形式共同反帝反封建

2025-05-20 高考

国共关系的发展启示

国共关系的发展启示在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一经验对当代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合作与分裂的对比,以及现实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 国共关系的发展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其核心围绕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合作,再到解放战争后的分裂,国共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历史证明,在国家危难时刻,两党的合作能够凝聚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2025-05-20 高考

国共合作的发展历程

​​国共合作在历史上曾经历两次重大发展,分别为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1937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 第一次国共合作于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正式确立,以“党内合作”形式展开,***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联合提出反帝反封建纲领,推动工农运动与军队建设,促成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

2025-05-2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