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确保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的关键环节,核心手段包括微生物检测、理化分析、农残/兽残筛查以及重金属检测,通过科学方法从源头到餐桌全程保障消费者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针对细菌、霉菌等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实验室通过培养法、PCR技术或快速检测试纸,判断食品是否超标。生鲜肉类、乳制品等高风险品类需每批次抽检,而预包装食品通常按生产周期抽检。
理化指标涵盖酸价、过氧化值等,反映食品腐败或添加剂滥用情况。例如,食用油酸价超标会产生哈喇味,而膨化食品过氧化值过高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检测使用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设备,数据需符合国家标准GB系列规定。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检测针对果蔬、畜禽产品。有机磷类农药和抗生素是重点筛查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出限需低于0.01mg/kg。绿色食品认证要求更严格,部分欧盟标准比国内高10倍。
重金属铅、镉、汞等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近海鱼类易富集汞,大米可能含镉,检测时需模拟人体消化环境提取可溶性部分。婴幼儿辅食的重金属限值比普通食品低50%以上。
食品安全检验需遵循“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双轨制,企业自检与第三方检测互补。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包装上的SC编号、检测报告编号初步判断可靠性,但专业检测仍是保障安全的最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