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震演练方案及流程需结合权威性高、时效性强的信息,以下为综合整理:
一、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师生应急避震、疏散逃生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完善学校应急管理体系。
二、演练时间与地点
-
时间 :每年5月11日中午第二节课(具体日期可提前一周通知)。
-
地点 :各班教室及操场,分室内避震和室外疏散两个阶段进行。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
总指挥 :校长(或指定负责人)。
-
执行小组 :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等。
-
宣传小组 :德育主任。
-
后勤保障 :检查疏散通道、准备应急物资。
-
医疗救护 :现场处理伤情。
四、演练流程
-
预警与避震(1分钟)
- 通过扩音器或警报器发布地震预警信号,师生迅速躲在课桌下或墙角避险,保持冷静。
-
紧急疏散(3分钟)
-
预警解除后,按班级顺序沿预定路线撤离,用书包或双手护头,避免拥挤。
-
一、二年级学生协助开门,教师维持秩序,防止踩踏。
-
-
集合与清点(1分钟)
- 到达操场指定集合点后,班主任清点人数并报告,确保无人员遗漏。
-
演练总结(6分钟)
- 总指挥点评演练过程,指出问题并改进措施,强调逃生技巧。
五、注意事项
-
提前一周通知师生,确保熟悉流程。
-
演练前检查疏散通道、应急物资是否到位。
-
通过广播、视频等加强防震知识教育。
六、预期效果
提升师生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学校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常态化防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