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震演练方案及流程需结合安全教育、应急准备和实战演练三环节,确保师生掌握避震和疏散技能。以下是具体方案及流程:
一、演练目的
通过模拟地震场景,提高师生应急反应能力,掌握避震、疏散方法,保障生命安全,培养团结互助意识。
二、演练准备
-
知识教育
-
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向幼儿讲解地震成因、危害及避震方法(如躲在桌子下、墙角等安全三角区)。
-
班级教师提前组织幼儿熟悉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
-
-
物资检查
-
检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确保安全地带无障碍物。
-
准备急救箱、防护物资等应急设备。
-
-
人员分工
-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总指挥、副指挥、成员及广播员),明确各岗位职责。
-
确定疏散引导员、安全观察员等角色。
-
三、演练流程
-
应急避震(第一次信号)
-
警报响起后,师生立即停止活动,躲在课桌下、墙角或承重墙之间,双手护头,保持冷静。
-
教师安抚情绪,强调“不要慌张、保持体力”。
-
-
紧急疏散(第二次信号)
-
教师组织幼儿沿预定路线弯腰低身、手护头部快速撤离,避免推挤。
-
疏散至操场等空旷安全区域后,立即清点人数并确认无遗漏。
-
-
后续处理
- 演练结束后,由教师汇报情况,园长总结经验,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四、注意事项
-
演练前需向师生说明“模拟演练”,避免恐慌。
-
疏散时使用哨音或警报器作为统一信号。
-
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如残疾幼儿)的疏散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