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完毕的合同原则上不能反悔,但在特定法定情形下可请求撤销。具体如下:
一、一般情况:不可反悔
-
合同履行完毕即终止
合同双方完成各自义务后,合同关系自然终止,反悔通常构成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
-
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成立后,双方应遵守约定,反悔可能被认定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二、法定可撤销情形
若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且符合法定除斥期间(一般为1年),可请求撤销:
-
重大误解
因缺乏必要信息或判断失误导致对合同内容产生误解,例如误将“普通”商品认作“特殊商品”。
-
欺诈行为
一方以虚假陈述或隐瞒事实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下签订合同,例如虚假宣传商品功效。
-
胁迫或乘人之危
-
胁迫:受威胁方在恐惧下签订合同(如暴力威胁);
-
乘人之危:利用对方危困状态(如急需用钱时)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
-
-
显失公平
合同成立时权利义务严重失衡,例如单方强制约定极低价格或过高违约金。
三、注意事项
-
时效限制 :撤销权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逾期无效;
-
证据要求 :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情形,否则可能败诉。
总结 :履行完毕的合同通常不可反悔,但若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等法定情形,可依法主张撤销。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核实具体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