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民法典》第144条、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等条款,具体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及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无效系自始无效,确认合同无效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具体法律条款及适用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14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146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合同双方恶意串通,通过虚假交易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153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合同内容违反国家环保法规或涉及不道德的交易。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154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某方当事人与他人恶意串通,低价转让财产以逃避债务。
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其效力自始不存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除。当事人可以请求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但请求权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提示
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建议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避免因合同无效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