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2023年新修订版本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特殊保护、扩大救济途径等举措,全面回应了就业歧视、性骚扰、生育自主权等社会关切问题。 其核心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多方协同保障机制、明确禁止性别歧视、突出人格权益保护等十大亮点,为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将“人身和人格权益”独立成章并前置,强调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医疗机构实施生育手术必须尊重妇女本人意愿,明确性骚扰的定义与**渠道,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反性骚扰制度。在就业领域,法律列举了性别歧视的具体情形,禁止因婚育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并规定生育休假、健康检查等保障措施。针对农村妇女权益“老大难”问题,法律明确其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土地权益分配中的平等权利,禁止村规民约侵害妇女财产权。离婚诉讼中的共同财产查询、家务劳动补偿等制度,以及媒体涉妇女报道的客观性要求、住宿经营者的强制报告义务等创新规定,均体现了对妇女权益的全方位保护。
该法通过公益诉讼、约谈机制、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多元救济手段强化执行力度,同时倡导将男女平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障工作。实践中,法律已为打击职场歧视、制止家庭暴力、维护生育自主权等提供了明确依据,但需进一步推动基层执法与公众意识提升,确保法律条款转化为实际权益。妇女权益保障既是社会文明的标尺,也需要全社会持续关注和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