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鉴卡管理制度及流程主要分为医疗机构、银行及企业三类,具体如下:
一、医疗机构印鉴卡管理
-
申请条件
需具备相关诊疗科目、安全储存设施、合格的专业人员及专职药师。
-
审批流程
提交申请表、执业许可证副本等材料,经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现场检查后发放,有效期3年,需提前3个月续申请。
-
使用规范
仅限医疗机构内部使用,用于购买麻精药品,需与电子印鉴库同步操作。
二、银行印鉴卡管理
-
分类与保管
-
分为空白印鉴卡(总行/分行/支行分级保管)和已利用印鉴卡(按科目/账号排序)。
-
空白印鉴卡按每套1元假定价核算,纳入表外科目。
-
-
领用与作废
-
领用需签收记录,3天未回收作废。
-
作废时加盖“作废”戳记并注明原因,原印鉴卡需收回。
-
-
变更与注销
-
变更需提交申请书、原印鉴及新印鉴,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办理。
-
挂失或销户时,原副卡需收回并注销。
-
三、企业印鉴卡管理
-
授权与审批
仅授权人员使用,需填写申请表并审批,红/黑章需专人保管。
-
核查与备案
每月核查印章使用情况,异常及时上报;电子化卡片更换需总职能部门备案。
-
风险控制
-
丢失或变动需立即报告并重新审批。
-
重要文件需建立电子签章库存档。
-
总结 :不同场景的印鉴卡管理需严格遵循各自规范,重点在于授权控制、流程透明及风险防范。医疗机构侧重审批与合规性,银行注重安全与系统同步,企业则强调内部核查与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