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是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辅的散文,通过叙事引出人生哲理,结构严谨且思想深刻,核心亮点为“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与精妙的铺垫技巧。
文章开篇以考据褒禅山名的由来引出地理背景,实则为后文议论埋下伏笔,首段看似记叙,实则服务于全文主旨。第二段详写游览后洞的曲折过程,通过环境描写与行动对比(如“火尚足以明”与“遂与之俱出”),自然过渡到对意志、能力与志向关系的思考。第三段是全文核心,以“于是余有叹焉”转折,将游山经历升华为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哲理阐述,强调“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的观点。后文借仆碑谬音事件延伸至治学态度,最终以同游者署名收尾,形成“记叙-议论-升华”的完整逻辑链。全文记叙仅占框架支撑,议论部分层层递进,通过类比、反问等手法深化主题,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性论断,赋予文本超越游记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作者改革精神与严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