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以精炼的笔墨、严谨的考据与诗意的描绘,成为清代山水游记的典范。​​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完整呈现了泰山的地理脉络、风雪登临的艰险与日出奇观,​​兼具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三要素​​,更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等名句展现阳刚与阴柔交融的美学境界。

  1.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以地理考据开篇,点明汶水、济水与古长城的分界,奠定泰山的宏阔背景。按时间顺序记述登山全程,从“乘风雪”启程到日观亭待日出,详略得当,尤其对日出前后光影变幻的捕捉,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堪称古典散文的写景巅峰。

  2.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姚鼐善用动词与短句,如“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寥寥数字勾勒行程艰险;“半山居雾若带然”以飘带喻雾,动静相生。末段“三多三少”概括泰山特征,49字尽显山石、松雪之态,体现“雅洁”的文风追求。

  3. ​情感与哲思的升华​
    表面是游记,实则暗含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感悟。岁末登顶、风雪中静待朝阳,隐喻士人的孤高与坚守;而“红光动摇承之”的东海日出,则赋予天地交融的壮美哲思,呼应其“阴阳刚柔”的文学理论。

若想深入体会这篇名作,建议结合泰山的实景照片或清代山水画,感受姚鼐笔下“如画”的意境。​​经典的价值,正在于跨越时空仍能唤醒读者对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共鸣。​

本文《姚鼐《登泰山记》赏析》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300658.html

相关推荐

张衡传ppt课件免费版

张衡传PPT课件免费版资源丰富,涵盖多个版本和内容,适用于教学备课需求,帮助教师轻松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材料。 1. 资源丰富,满足多种需求 免费资源涵盖多个版本,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鲁教版必修二等,适配不同教材需求。 内容全面,包括张衡的科学技术成就、文学特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等,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2. 页面设计精良,提升教学效果 课件页面设计精美,图文并茂,部分资源支持动画展示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课件精选6篇,覆盖教学目标、重难点解析及多种互动方法,结合作者背景与文学价值,助力文言文深度学习。​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游褒禅山记》作为北宋王安石的游记散文典范,其教案设计需紧扣文言文基础与哲理思想。多数课件明确三大目标:积累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理解“志、力、物”关系,掌握“即事说理”写法;部分资料补充唐宋八大家背景,强调文本对治学态度的启示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ppt重点字词

​​《游褒禅山记》PPT中的重点字词解析需聚焦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核心包括“窈然”“穷”“谬其传”等关键词的深层含义,以及“盖”“其”“以”等虚词的灵活用法。​ ​ ​​高频实词与活用现象​ ​ ​​“窈然”​ ​:形容洞穴幽深(“有穴窈然”),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描绘的险远环境。 ​​“穷”​ ​:动词活用,意为“走到尽头”(“不能穷也”),体现探险的极限。 ​​“谬其传”​ ​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ppt百度文库

​​《游褒禅山记》PPT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梳理了王安石的文学成就、游记内涵与文化传承,同时结合历史背景与教学实践,助力用户高效理解文本精髓与人生哲理。​ ​ 文章开篇直击重点——王安石作为北宋改革家与“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游褒禅山记》以凝练文言文记录褒禅山游历,融合自然景观描绘(如奇石、清泉)、历史遗迹考察(古寺、石刻)与人生感悟(探索真理需“有志、有力、有物相之”)。通过象征手法与细腻描写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主旨是什么

​​《游褒禅山记》的主旨是:通过半途而废的游洞经历,揭示“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强调“尽吾志”的进取精神与“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以此隐喻人生追求与改革理想。​ ​ ​​“志”是探索的根本​ ​ 王安石以游洞“不得极夫游之乐”为引,指出“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险远”,唯有坚定志向者方能抵达。这一观点直指核心:无论是治学还是改革,缺乏目标与决心,终将止步于平庸。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必修几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课文,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本文通过记述游山经历,阐释治学与人生的哲理,强调"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语言洗练且富含思辨色彩,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经典篇目。​ ​ 《游褒禅山记》被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该单元聚焦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与《兰亭集序》《赤壁赋》共同构成山水题材学习模块,突出文本的写景、抒情与说理融合特色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ppt翻译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经典游记,文章以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思考。以下是对《游褒禅山记》的翻译与赏析: 翻译 褒禅山,亦称华山。唐代高僧慧褒曾在此筑室居住,圆寂后葬于此山。后人将此山命名为褒禅山。如今所说的慧空禅院,便是慧褒生前修行的地方。褒禅山山势险峻,风景奇特,却因远离尘世而不为人知。作者在游览时,深感其独特魅力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判断句

​​《游褒禅山记》中的判断句是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典型代表,通过“……者……也”“此……也”等固定结构表达逻辑判断,兼具考证地名、总结哲理的双重功能。​ ​ ​​判断句的核心形式​ ​ 文中判断句以​​“……者……也”为主​ ​,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通过“者”提顿主语、“也”收尾强化判断语气,严谨考据地名由来。因果判断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则用“所以”阐明推论逻辑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

​​《游褒禅山记》作为北宋王安石的经典游记散文,其文言知识涵盖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及重点实词虚词,重点突出作者以记游为载体阐述“世之奇伟瑰怪常在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的哲理,语言凝练且富含思辨性。​ ​ ​​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中“父”通“甫”,表古代男子美称;“无物以相之”的“相”通“辅佐”,需结合语境判断通假关系。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如“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2025-05-20 高考

游褒禅山记名句赏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经典游记,其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成为广为传颂的名句。这句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发人们探索未知、勇于面对挑战。以下从意境、哲理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赏析这句名句。 一、意境之美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以朴实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将读者带入深山幽谷之中。王安石以山为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一对一翻译

​​《登泰山记》一对一翻译精准解析,逐句还原原文精髓,涵盖地理方位、登山路径与日出奇观。​ ​ ​​1. 原文首段翻译与地理特征提炼​ ​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 译文精准定位泰山南北地理分界,并通过“汶水西流”“济水东流”的名词作状语修辞,点明流域流向差异。原文以“阳谷”“阴谷”区分山南山北水系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要不要背诵

《登泰山记》要不要背诵?答案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背诵的必要性和方法。 1. 背诵的价值 提升文言文能力 :作为清代著名散文,《登泰山记》语言简洁生动,是学习文言文的经典之作,有助于积累词汇、理解句式。 培养审美能力 :文章描绘泰山雪景和日出的壮丽景象,通过背诵可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境。 应对考试需求 :部分教材和考试中将其列为必背篇目,掌握全文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 2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重点词整理

​​《登泰山记 》重点词整理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提炼文言实词、地理方位词与特殊句式,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文章精髓,同时为古文学习与SEO内容优化提供双重参考。​ ​ ​​地理方位词​ ​:如“阳”(山南)、“阴”(山北)、“西流”“东流”(水流方向)等,是理解泰山地理布局的关键。通过方位词串联,可清晰还原作者登山路线与景观分布。 ​​文言实词​ ​:如“乘”(冒着)、“限”(界限)、“烛”(照耀)等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通过多元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结合文学鉴赏、文化溯源与地理探索,打造深度学习闭环。​ ​ 核心亮点包括以“导游视角”切入文本,引导学生代入作者视角梳理登山路线与景观;利用多媒体资源还原泰山自然与人文场景;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实践强化批判性思维与创意表达,同时融入历史背景解析,深化文化理解。 ​​教学设计分层递进:​ ​ ​​情境导入​ ​:结合泰山视频与文字广告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课下重点注释

​​《登泰山记 》课下重点注释解析:​ ​ 姚鼐的这篇游记以精练文言记录泰山之行,​​关键注释涵盖地理方位、登山路线、时间表述及特殊词汇​ ​,如“阳谷”“乘风雪”“晦”“樗蒱”等,是理解文章脉络与意境的钥匙。 ​​地理与方位注释​ ​ ​​“阳”“阴”​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点明汶水位于泰山南侧。 ​​“古长城”​ ​:指春秋战国时齐长城遗址,是南北山谷分界标志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讲了什么内容

​​《登泰山记》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清代姚鼐冬日登泰山的见闻,展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山景、日出盛况及泰山独特的地质人文特色,堪称古典游记的典范。​ ​ 姚鼐与友人朱孝纯于乾隆三十九年冬季从泰安启程,途经齐河、长清等地抵达泰山脚下,沿陡峭石阶攀登至日观峰。文中细致描绘了登山过程的艰辛,如“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凸显古长城、古道遗址及沿途石刻的历史厚重感。作者精准刻画泰山的自然风貌,以“苍山负雪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登泰山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及答案整理,供参考。 1. 文章主题与背景 《登泰山记》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特点,生动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文章从泰山的地理位置写起,详细记述了作者登山的过程、山顶观日出的景象,以及下山后所见的石刻和建筑。文章语言简洁生动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ppt优秀课件免费

​​免费获取《登泰山记 》PPT优秀课件的核心途径是选择权威教育平台(如教习网)提供的资源​ ​,这些课件通常包含​​31页以上完整教学设计、图文并茂的日出场景解析、登山路线动态图示​ ​,且严格遵循语文教材大纲,适配高中必修与中职拓展模块教学需求。 ​​内容价值与专业性​ ​ 优质课件需涵盖姚鼐散文的​​简约文风分析、泰山地理与人文背景​ ​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ppt百度文库

​​《登泰山记》PPT百度文库资源符合Google EEAT标准,具备专业性、权威性及可信度,可高效辅助教学与研究。​ ​ ​​专业性(Expertise)​ ​:《登泰山记》PPT设计聚焦清代文学经典,内容涵盖作者姚鼐背景、文章结构分析、泰山文化解读及艺术特色,精准匹配高教版语文教材需求。百度文库中多份PPT由专业教育机构或认证教师制作,融入桐城派文学理论、清代文化背景等深度解析

2025-05-20 高考

登泰山记知识点ppt

《登泰山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经典游记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下是围绕《登泰山记》的知识点整理,适合用于制作PPT。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姚鼐(1732-1815),清代著名文学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杰”。《登泰山记》创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记录了他与友人朱孝纯冬日登泰山的经历。文章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

2025-05-2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