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及答案整理,供参考。
1. 文章主题与背景
《登泰山记》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特点,生动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文章从泰山的地理位置写起,详细记述了作者登山的过程、山顶观日出的景象,以及下山后所见的石刻和建筑。文章语言简洁生动,通过烘托和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2. 重点文言词句解析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翻译:阳谷的水流入汶水,阴谷的水流入济水。
解析:此句点明了泰山的地理特点,展现了南北分水岭的自然规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翻译:青山上覆盖着白雪,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
解析:此句通过“负雪”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雪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翻译:道路中迷雾弥漫,结冰打滑,石级几乎无法攀登。
解析:此句突出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3. 阅读理解问题及答案
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文章主题是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问题: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
A. 泰山是“五岳之首”。
B. 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泰山又称“估宗”。
D. 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答案:B。姚鼐并非“唐宋八大家”,而是清代桐城派的重要代表。问题:用现代汉语翻译“蹬几不可登”。
答案:石级几乎无法攀登。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文章主要写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景色。
4. 写作特色与总结
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运用了简洁而传神的语言,通过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不仅展现了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壮美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成为山水游记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登泰山记》,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泰山的自然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