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下重点注释解析: 姚鼐的这篇游记以精练文言记录泰山之行,关键注释涵盖地理方位、登山路线、时间表述及特殊词汇,如“阳谷”“乘风雪”“晦”“樗蒱”等,是理解文章脉络与意境的钥匙。
-
地理与方位注释
- “阳”“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点明汶水位于泰山南侧。
- “古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长城遗址,是南北山谷分界标志,呼应历史背景。
- “环水”:引用郦道元《水经注》考证泰安城中河流,体现姚鼐“考据”严谨性。
-
登山细节与特殊词汇
- “乘风雪”:“乘”意为“冒”,突出隆冬跋涉的艰辛。
- “磴几不可登”:“几”译为“几乎”,强调石阶冰滑险阻。
- “晦”“五鼓”:分别指月末最后一天和五更天,精确记录观日出时间。
- “樗蒱”:比喻云中山峰如博具骰子,生动描绘晨曦微光中的山影。
-
写景名句注解
- “苍山负雪”:“负”拟人化,形容青山背负积雪;“烛”作动词,写雪光映亮南天。
- “绛皓驳色”:注释“绛”(红)“皓”(白)、“驳”(杂),解析日出时山峰色彩层次。
掌握这些注释,既能疏通文意,更能深入体会姚鼐“义理、考据、辞章”结合的文风,感受泰山雄浑与文人情怀的交融。建议结合原文逐句对照,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