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不能“走读”是国家强化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核心在于确保干部扎根一线、服务群众,避免“身在乡村心在城”的履职困境。新规明确要求新录用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5年,工作日需住镇值班,严控借调,同时通过职级晋升、待遇提升等配套措施增强岗位吸引力,从制度上解决基层“留人难”问题。
乡镇公务员“走读”现象长期存在,部分干部因家庭、交通便利等原因频繁往返城乡,导致群众办事难、应急响应滞后,甚至影响干群信任。国家通过刚性约束与激励保障双管齐下:一方面,明确工作日住镇、值班公示、请假审批等纪律红线,防止“走读”变相脱岗;另一方面,设置乡镇机关主任科员职级、优先提拔有基层经历的干部,并提高偏远地区补贴,让干部“留得下、干得好”。
从实际效果看,禁止“走读”并非简单限制自由,而是推动干部深度融入基层。住镇期间,干部能更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开展夜间走访,与群众建立情感联结。例如,部分乡镇通过住夜值班制度,成功化解了积压多年的矛盾纠纷。年轻干部在基层的成长周期得到保障,5年服务期避免了“培养一个走一个”的人才流失,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执行需避免“一刀切”。对确有家庭困难的干部,应人性化安排轮休;同时加强乡镇基础条件改善,如优化宿舍、网络等设施,让干部住得安心。长远看,只有将制度约束与职业发展、生活保障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走读”现象,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干部个人成长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