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综合性安全检查 :
-
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公司级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
-
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节前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现场安全检查和特种设备检查。
- 季节性检查 :
- 根据气候变化特点,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各有关专业和部门的人员参加,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如防火防爆、防雨防洪、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工作等。
- 定期排查制度 :
-
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全面、细致、深入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
-
重点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环节进行重点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
-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
-
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责任人,确保整改责任到人。
-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分类处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限。
-
整改过程要有监督和督促,确保整改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档案,存档备查。
- 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
-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做到预防于未然。
-
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 使用技术手段 :
- 利用现代监测技术,如遥感、无人机、传感器等,进行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对关键区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 信息收集和交流 :
-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的信息收集和交流,建立跨部门、跨单位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形成合力。
- 制定排查计划 :
- 根据矿山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计划,确定排查的时间、范围、内容和方法。
- 组织专业团队 :
- 组建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矿工和外部专家组成的隐患排查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排查能力。
- 实施现场检查 :
- 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包括井上和井下所有作业区域,检查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 隐患识别与记录 :
- 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并记录隐患的具体位置、性质、可能导致的后果等。
- 风险评估 :
- 对识别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隐患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隐患治理的优先顺序。
- 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环境措施和应急措施 :
-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改善作业环境,合理布局生产设施,确保通风、照明、温度等条件良好,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因素。
-
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面、系统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