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条件因专业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广东省和其他省份的评定条件进行的详细说明。
评定条件
学历要求
-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8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10年。
- 公共卫生类别主管医师: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8年。
- 主管护师: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8年。
- 主管药(技)师: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8年。
工作经验
-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8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10年。
- 公共卫生类别主管医师: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8年;或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10年。
- 主管护师: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8年;或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10年。
- 主管药(技)师: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或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8年。
免考或直接认定条件
特殊人群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基层或非基层专业副高级职称,考试合格分数线调整为55分。对男满58岁、女满53岁的在职在岗申报评审人员,不划定合格分数线,成绩供评审参考。
- 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对于原已认定为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执行原有职称激励政策,可免于参加高级资格考试。
- 援派人员:援派期1年或以上的广东省援藏援疆援青援川的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免考政策。
业绩突出人员
在临床、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也可能给予免考或直接认定的优惠政策。
评定流程
网上申报
2024年度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进行。申报人应于2025年3月3日至3月18日登录“广东省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管理系统”,并如实填报及上传提交所有材料。
单位审核
申报人所在单位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审核,并对申报材料是否符合相应专业相应层级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进行审核,单位审核要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
市级和省级审核
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省级主管部门对所辖地区人员申报材料是否符合相应专业相应层级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进行逐级审核,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省直单位人员的申报材料。
注意事项
材料要求
- 申报人需提交身份证信息、《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原件扫描件、公需科目考试合格信息、《任期内完成的病人救治及应用诊治病例数的量化表》、《任期内开展的技术(业务)量化表》等材料。
- 有病房的医疗类专业申报人需提供20个病案号,无病房或长期在门诊工作的医疗类专业申报人需提供5份解决本专业疑难复杂问题的病历材料。
公示和答辩
所有申报材料均须进行评前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评审通过后,需进行答辩。
2024年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工作经验和特殊人群免考政策等。申报人需通过网上申报,单位进行审核,并经市级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逐级审核。申报材料需符合具体要求,并进行公示和答辩。
2024年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024年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提交的材料
- 身份证信息(不可缺少)。
- 学历情况(不可缺少)。
- 《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原件扫描件(不可缺少)。
- 公需科目考试合格信息(不可缺少)。
- 《任期内完成的病人救治及应用诊治病例数的量化表》(不可缺少)。
- 《任期内开展的技术(业务)量化表》(不可缺少)。
- 取得医师资格以来的个人业务自传1份和诊疗病案分析3份(不可缺少)。
-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考核卡》或《医疗机构医师可不作要求到基层服务审批表》(如适用)。
- 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申报人员的社保缴费记录(不可缺少)。
推荐提交的材料
- 临床病案报告:提交申报人撰写的临床病案报告(3000字以内),以及相关病例的病案首页、医学影像检查胶片、病理切片等相关佐证材料,申报人为第一作者。
- 手术/操作视频:提交清晰的、不超过20分钟的手术/操作视频(应含手术/操作主要步骤),以及申报人撰写的手术/操作简介(2000字以内)、手术操作单(记录单)等相关佐证材料。
- 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提交申报人撰写的应急处置情况报告(3000字以内),以及病案首页、诊疗单等相关佐证材料。
-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交申报人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000字以内),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等相关佐证材料。
- 技术专利:提交专利证书(以授权公告日为准),以及申报人撰写的专利简介(2000字以内),且申报人为专利证书中排名前三位的发明/设计人。
- 论文:提交申报人撰写的论文全文,以及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期刊查询结果界面、期刊封面、版权页、目录、封底,申报人为第一作者。
其他注意事项
- 申报材料要求:申报人在申报系统相应栏目如实填写、上传材料,并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报材料。申报人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 工作量材料:包括门诊工作量、出院人数、参与治疗患者人数、手术/操作人次、调配处方/医嘱数量、检查人次、参与的现场调查或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等工作量数据。
-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申报人需提交个人业务总结1份,详细反映其在任现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成果。
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标准有哪些?
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条件
-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 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 职业资格: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学历和资历要求
-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
- 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 硕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
- 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
- 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并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
- 大专学历并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
- 中专学历并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
公共卫生类别主管医师:
- 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
- 硕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
- 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
- 大专学历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
- 中专学历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
主管护师:
- 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
- 硕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
- 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并注册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
- 大专学历并注册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
- 中专学历并注册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
主管药(技)师:
- 博士学位。
- 硕士学位并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 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并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 大专学历并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
- 中专学历并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专业能力要求
-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 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其他要求
- 服务基层:部分地区要求申报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定年限。
- 科研和教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能够对下级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和教育。
2024年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流程是什么?
2024年卫生类中级职称评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自查条件:
- 根据当地政策和职称评审要求,自行确认是否满足申报职称的基本条件,包括学历、工作年限、执业资格等。
-
确定申报级别和专业:
-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规划,确定申报的职称级别和具体专业。不同级别和专业对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
准备材料:
- 准备个人基本信息材料,如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执业证书等复印件。
- 提供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 收集学术成果,如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申请的专利和出版的著作等。
- 准备职业业绩材料,如能证明自己在相关专业领域内近3-5年的**业绩或荣誉的材料等。
-
填写申报表:
- 按照本地区和单位的具体要求,填写《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申请表》,并附上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执业证书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
单位审核:
- 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初审,审核申报人的资格、评审条件和业绩成果,并给出初审意见。审核内容包括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申报人是否符合基本条件等。
-
网上提交:
- 通过单位审核的申报人,依据地区和单位规定,在指定网站提交电子版申报材料,并打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登记表》。
-
现场确认:
- 申报人需携带《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登记表》及相关原件和复印件,在规定时间内至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相关部门将复核申报材料并收取评审费用。
-
主管部门审核:
- 基层单位受理后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将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网上审核。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会在说明修改意见后,通过网上申报系统退回,申请人可以根据意见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查。
-
专家评审:
- 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或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申报人的专业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
-
公示结果:
- 评审通过的申报人名单将在指定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为5-1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或异议处理无效后,由相关部门批准聘任,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