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修改决定
2024年修改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采用的是法律修改决定的形式 。根据《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法工委发〔2009〕62号),法律修改形式分为法律修正和法律修订,其中法律修正包括法律修正案和法律修改决定。2024年的会计法修改是依据这一规范进行的,因此采用的是法律修改决定的形式。
2024年修改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采用的是法律修改决定的形式 。根据《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法工委发〔2009〕62号),法律修改形式分为法律修正和法律修订,其中法律修正包括法律修正案和法律修改决定。2024年的会计法修改是依据这一规范进行的,因此采用的是法律修改决定的形式。
1998年修改出台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会计制度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 1998年1月1日起实施,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依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废止了1997年7月17日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同期发布,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科目和报表,废止了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二、其他相关制度
2024年修改的会计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计法核心修订内容 增加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 在第二条新增一款,明确会计工作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 将“国家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鼓励依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单独列为第八条第三款,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 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要求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一、基础核算监督 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检查单位是否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等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与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审核 核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财务报告等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存在伪造、变造或故意毁灭行为。 会计核算合规性检查 确保会计核算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及国家财经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二
强化会计人员权益,完善会计核算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修改内容主要围绕扩大适用范围、完善会计核算规范、强化会计人员权益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以下要点: 一、扩大适用范围 新增适用主体 将原仅适用于国有企业的会计规范扩展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所有组织。 调整会计工作范畴 明确将“财政收支”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二、完善会计核算规范 引入“资本”概念
行驶证上的日期包含注册日期和发证日期两个不同概念,具体区别如下: 一、注册日期 定义 注册日期是车辆首次在车管所完成注册登记并取得行驶证的日期,即车辆正式上牌的日期。 特点 固定不变,与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无关。 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 二、发证日期 定义 发证日期是行驶证制作完成的日期,即车主领取行驶证的日期。 特点 初始时与注册日期相同(新车情况)。 可能因以下情况变化: 车辆过户
以下是查看普通话证书发证日期的几种方法,供您参考: 一、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官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注册并绑定身份证信息后,可查询电子版普通话证书,证书中会明确标注发证日期。 普通话水平测试官方查分系统 访问http://www.cltt.org/studentscore ,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查询证书编号,通过编号可关联到电子证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初级会计证书的颁发机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和 财政部 。具体说明如下: 颁发单位 初级会计证书由财政部、人事部联合批准颁发,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印制,财政部用印。 证书性质 该证书属于 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助理会计师考试)后获得,全国范围内有效。 有效期与维护 初级会计证书 长期有效
中国财政部 关于会计初级证书发证单位的填写,需根据证书类型和地区要求进行准确填写,具体说明如下: 一、正确填写方式 完整填写单位名称 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官方说明,发证单位应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需使用全称且不得缩写或简化。 格式要求 中英文之间空格 :需在中文单位名称与英文翻译之间添加空格; 字体规范 :需使用黑体、宋体等规范字体,避免涂改;
关于2023年初级会计证书的批准日期,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批准时间范围 根据多个地区财政部门及考试机构的通知,2023年初级会计证书的批准时间主要集中在 成绩公布后3-6个月 之间。例如: 六安市财政局明确表示证书发放需等待上级财政部门通知,但预计在2023年7月左右开始办理; 其他地区普遍在成绩公布后3个月左右启动证书发放流程,如东奥会计在线等平台也提到类似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差异
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明确会计工作定位 新增国家战略导向条款 在第二条增加一款,明确会计工作应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强化党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通过新增条款强调党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将会计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二、完善会计基础制度 修订会计核算范围 将原始凭证审核、账簿登记等基础核算要求细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则的发布与实施时间线 1992年12月 财政部以部长令形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 1993年7月1日 起施行。 1993年7月1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进入规范化的新阶段,结束了中国会计信息长期不统一的历史。 二、后续修订与完善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38项具体准则,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24年《会计法》对会计组织方式进行了优化,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修改核心内容 根据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进行了重要调整,除保留“设置会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岗位、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代理记账机构”外, 新增允许以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方式组织会计工作 。 二、背景与意义 适应新经济形态 :随着数字经济
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与旧法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 新法强调国家将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并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明确会计手续和核算要求 : 新法对办理会计手续和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资产的增减和使用、负债的增减、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增减等。 加大处罚力度
中国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时间是 1999年10月31日 。该修订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并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是确保政府财务报告准确、透明和可比的重要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这是整个会计标准体系的基础,规定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假设、原则和目标,为其他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基本准则强调了政府会计的公共受托责任,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这些准则针对特定的财务交易和事项
自2014年以来,中国会计准则经历了多项重要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 : 2014年7月23日,财政部通过《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财政部令第76号),对基本准则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重新表述。修改后的表述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2000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标准是 企业会计准则 ,该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范围广 企业会计准则打破了行业、所有者和组织形式的限制,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规范地位 该标准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主要形式,与《会计法》共同构成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基础。 主要内容 2000年发布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多项具体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等)
政府会计准则核算基础的核心特点如下: 一、核算基础转变 从收付实现制转向权责发生制 政府会计准则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改变了传统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局限。这一转变旨在更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运行成本及现金流量,满足现代财政管理需求。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 除权责发生制外,政府会计准则还规范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应用场景。历史成本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验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