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表共包含 334个科目 ,较旧准则有所调整和扩充。以下是主要分类及调整说明:
一、资产类科目
- 非流动资产
-
长期股权投资(含子公司、联营企业股权)
-
固定资产(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
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等)
-
开发支出(研发费用)
-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长期应收款)
- 流动资产
-
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
-
应收账款(货款、利息、租金等)
-
存货(原材料、产成品等)
-
其他流动资产(应收款项、预付款项)
二、负债类科目
- 非流动负债
-
长期借款(金融机构借款)
-
应付债券(企业发行债券)
-
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利息)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流动负债
-
短期借款(银行、短期债券)
-
应付账款(货款、利息)
-
应交税费(增值税、所得税)
-
其他流动负债(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
实收资本 (股东投入资本)
-
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资产重估增值)
-
盈余公积 (法定、任意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
其他综合收益 (如外币汇率变动)
四、其他重要调整
-
政府会计准则 :新增“文物资源”科目,替代原“文物和陈列品”,并细化为“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等明细科目。
-
合并科目 :将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合并为“应付账款”,简化报表结构。
以上科目调整旨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