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构
- 引入权责发生制
改革后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强化了财务会计的核算功能,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家底”和运行成本,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3+5要素”核算框架
建立预算会计(预算收入/支出/结余)与财务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并行的核算体系,通过“平行记账”实现信息互补。
- 基建会计整合
统一基本建设投资核算,不再单独建账,简化了核算流程,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二、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
- 强化要素核算
新制度新增坏账准备减值、收入及成本等要素,并规范了会计事项的确认时点,使财务报表更能反映真实财务状况。
- 提高可比性
统一会计政策和流程,消除部门间信息差异,便于跨部门、跨地区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三、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 适应现代财政制度需求
改革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提供了基础,支持财税体制改革目标。
- 促进预算管理现代化
通过实时核算预算执行情况,强化预算约束力,推动从“预算执行”向“预算管理”转变。
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了涵盖资产负债、收支运行全周期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升了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性。
- 推动绩效管理
与预算会计的结合,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绩效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促进公共资源高效配置。
五、挑战与建议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存在传统核算模式惯性,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与人员培训。建议单位提前做好制度衔接准备,确保平稳过渡。
综上,2019年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升级,显著提升了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