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不过全额退费最后没全退的问题在教育培训行业中并不少见。许多培训机构在宣传时承诺“考不过全额退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学员往往难以全额退款。以下将结合典型案例、法律依据和**途径,详细探讨这一问题。
典型案例
案例一:中公教育退费难
卢先生和妹妹在2022年通过东营中公教育报名参加了“2022年山东三支一扶-‘鹏程优享’定制营(笔面试)”培训,每人费用为26900元。协议约定笔试未通过退还全部费用,但实际只退还了一半费用。
中公教育未能按照协议全额退款,违反了合同约定,学员有权要求培训机构履行合同义务,全额退款。
案例二:小萍的退费纠纷
小萍在2022年报名了中公教育的考公考编培训套餐,费用约3万元,协议约定考不过全额退款。尽管多次交涉和投诉,小萍仍未拿到全额退款,最终通过法院调解达成分期退款协议,但至今未收到剩余款项。
法院调解虽然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但中公教育未能按时履行协议,学员仍需通过法律途径继续**。
案例三:冯女士的退费难题
冯女士的丈夫温先生在2022年报名了中公教育的面试培训班,费用16800元,协议约定考不过全额退款。申请退款后,中公教育仅退还了部分款项,余款至今未退。中公教育未能按照协议全额退款,学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培训机构履行合同义务,全额退款。
法律依据
合同的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和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双方应按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培训机构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全额退款,违反了法律规定,学员有权要求培训机构承担违约责任。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四条,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等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中公教育涉嫌虚假宣传,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可能使培训机构面临法律处罚,进一步影响其信誉和经营。
**途径
协商解决
学员可以先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要求全额退款。如果协商无果,可以采取法律途径解决。协商解决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学员往往难以通过与培训机构的协商达成一致。
法律诉讼
如果协商无果,学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局投诉,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培训机构履行退费义务。法律诉讼是保障学员权益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学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证据收集能力。
仲裁
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学员可以根据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仲裁是一种高效、保密的解决方式,但需要学员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仲裁条款。
考证不过全额退费最后没全退的问题在教育培训行业中较为普遍。学员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保留相关证据,并通过协商、法律诉讼或仲裁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培训机构应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