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中国对共享充电桩领域存在明确的补贴政策,具体由国家层面统筹指导,地方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相关政策要点如下:
一、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
充电设施奖补机制
国家发改委明确通过奖补政策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补贴方式包括:按投资总额比例补贴、按充电功率补贴、定额补贴,以及叠加运营补贴等。 -
运营补贴导向
部分地区在建设补贴基础上增设运营补贴,例如对符合年度充电量和在线率要求的充电设施,每千瓦时可额外获得0.1-0.3元的运营补贴。
二、地方具体补贴标准(以部分省市为例)
-
上海市
- 共享充电示范小区:对认定的A类示范小区,2022年起给予充电设备金额50%的财政补贴,2025年调整为30%。
- 换电站:通用型和非通用型换电站设备补贴分别提升至40%和20%。
-
北京市
- 示范充电设施:2023年对新建或改扩建的V2G、光储充等示范充电桩,每千瓦奖励300元。
-
江苏省南京市
- 建设补贴:直流充电桩按300元/千瓦、交流按100元/千瓦补贴,换电设备最高补贴50万元/座。
- 运营补贴:对公共充电设施按充电量给予运营补贴。
-
浙江省杭州市
- 差异化补贴:根据充电桩功率和配套电力设施情况,建设补贴为40-400元/千瓦不等,换电站按总功率补贴。
三、补贴申请流程
企业需向地方发改或财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工程验收报告、投资审计报告、消防证明等,部分地区还需接入公共数据平台。
四、政策调整动态
部分原有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或调整,例如上海取消出租车充电示范站补贴、将智能桩改造补贴纳入其他政策研究。国家层面强调通过“建设+运营”双补贴模式持续推动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
以上政策表明,共享充电桩的补贴既涵盖建设阶段的设备投入,也涉及运营阶段的持续支持,需结合地方实施细则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