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计算基数通常按 上一年度 的计发基数确定,具体规则如下:
一、计发基数的确定时间
-
常规情况
退休金计算以 退休时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即计发基数)为基准。例如,某地2024年计发基数为9232元,则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均以此数据为准。
-
特殊时间节点
-
2024年10月前退休 :若当地2024年计发基数未公布,则暂按2023年数据计算;
-
2024年10月后退休 :需等待2024年计发基数公布后重新计算。
-
二、计发基数的作用
计发基数作为养老金的“标尺”,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例如: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退休时计发基数} - \text{退休前计发基数}}{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若计发基数上涨(如2024年比2023年增长5%),退休人员每月养老金将增加。
三、其他注意事项
-
缴费年限与金额的影响
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及年金(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与计发基数直接相关。
-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计发基数存在差异,例如2024年上海、北京、西藏等地基础养老金分别为12307元、11883元、11546元,而西藏因人口基数小,计发基数相对较低。
-
补发机制
若退休时基数的调整已实施(如2024年7月部分地区公布新基数),则退休人员会收到补发差额,补发时间通常为次年3月。
退休金计算基数以退休时上一年度数据为主,特殊时段可能采用临时基数或等待新数据公布。